top of page

胡琴:王銘裕 老師

      199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師事臺灣二胡耆老李鎮東老師。旋入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深造,1995年取得藝術學碩士,得著名音樂學者韓國鐄教授指導,撰有論文【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

現任臺北市立國樂團樂團首席。兼任教職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演奏足跡遍佈歐、亞、美、非、澳五大洲近三十國。曾於雪梨歌劇院、北京國家大劇院、巴黎夏特雷劇院、東京 OPERA CITY 音樂廳等等國外著名音樂殿堂協奏及獨奏演出。 2001年與維也納史特勞斯節慶管絃樂團合作演出《梁祝》,並錄製第一個二胡與小提琴雙協奏版本,由金革唱片公司全球發行。「文建會200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二胡協奏曲組」決賽音樂會中首演第一名作品《西秦王爺》(陸橒作曲),並錄製CD發行。2009年 發行二胡演奏專輯「思想起 – 弓弦之間 王銘裕雋永的胡琴詩篇」。

打擊:謝從馨 老師

    畢業於國立藝專國樂科,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揚琴。師承洪佩珍、劉芳梅、江菊松、李庭耀、陳思伃、李玲玲、劉月寧老師。1992年榮獲由台北市立國樂團主辦第五屆「民族器樂協奏大賽」打擊獨奏及室內樂組第一名。200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演奏組,主修打擊,指導教授為鄭榮興教授。論文:『潮州大鑼鼓演奏技法之研究』。中國打擊師承田鑫、陳佐輝、王以東、李慧老師。西洋打擊師承鍾耀光、徐伯年、劉學軒、陳振馨、凌國周、吳珮菁、何鴻棋老師。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打擊聲部首席,並多次於樂團演出中擔任領奏及協奏,曾多次舉辦個人獨奏會。2010年十月與打擊天后依芙琳‧葛蘭妮於中山堂中正廳首演中西雙打擊協奏曲《秦王破陣樂》,並於演出後參與瑞典BIS唱片錄製「BIS搶先聽-旋擊炫技」於全球發行。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琵琶:陳麗晶 老師

42595.jpg

2015年七月二十五日於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演藝廳與原韻絲竹樂團在2015定期音樂會.青年演奏家系列演出琵琶協奏《雲想花想》。

2015年五月二十六日於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舉行「福爾摩沙」-陳怡蒨、陳麗晶與南藝彈撥樂團。

2013年一月三十一日於台北巴赫廳廳舉行「協奏曲之夜」-陳麗晶琵琶獨奏會。

2011年十月二十五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傳奇」-陳麗晶琵琶獨奏會。

2010年六月二十九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陳麗晶琵琶獨奏會」-劉德海現代作品宗教篇。

2008年三月九日於新竹市立演藝廳在北市國2008台灣巡迴音樂會-「跨越」中演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姊妹》。

2007年一月二十七日於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在青年指揮家系列(三)-旅奧指揮家「溫以仁與台北市立國樂團」中演出琵琶協奏曲《春秋》。一月十二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200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於新竹演藝廳舉辦「空間━陳麗晶、謝從馨聯合音樂會」。十二月二十三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深秋敘兩岸情」中與打擊樂名家黃馨慧老師共同演出琵琶與打擊二重奏《位移》。

2005十月二十日於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在「2005年第四屆民族音樂創作獎協奏曲組」比賽中演出琵琶協奏曲《臉譜集》。《臉譜集》獲獎為第二名作品。

揚琴:蔡玉楓 老師

    台北市立國樂團揚琴首席、台灣揚琴發展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揚琴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自小學習鋼琴、揚琴,由陳思伃老師啟蒙大揚琴,先後在光仁小學、南門國中音樂班接受嚴格的音樂教育,並以榜首成績考入國立藝專,並先後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指導教授為蔡宗德教授,著有論文《廣東音樂與潮州弦詩樂中揚琴的樂器型制與音樂形式》。其揚琴演奏精準細膩、伴奏進退得宜,多次舉辦獨奏會並於國內外擔任揚琴獨奏及協奏演出。

嗩吶:林子由 老師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國樂科畢業,主修嗩吶,副修鋼琴,先後師

事陳如祈、蘇文慶、吳芬芬、劉治、呂武恭、郭進財、郭雅志、李光才、劉英等老師。曾任職於臺灣國家國樂團專任嗩吶演奏員,現任職於臺北市立國樂團專任嗩吶演奏員。

柳琴:馬翠妤 老師

    自幼學習柳琴,師事陳怡蒨、許靜宜老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北市立國樂團柳琴首席。

    近年來重要演出經歷包括:2015年與Ukulele名家James Hill同台合作首演柳琴與Ukulele雙協奏作品《Tango Suite》,及瞿春泉作品《歌仔風》;2012年於國家演奏廳舉辦個人獨奏會,並首演李志純作品《聲.色.質》、朱育賢作品《獨白》,亦發表兩首個人作品:《覺醒-為柳琴的三首超技練習曲》、《小河淌水變奏曲-為柳琴、中阮、大阮的二重奏》。同年與臺北市立國樂團赴巴黎夏特雷劇院演出李志純室內樂作品《柳絮》;2009年與雲門舞集二演出鄭宗龍作品《樂》,即興演出柳琴及現代舞;2009年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出蘇文慶作品《Cat’s 無言歌》,其現場演出收錄於臺北市立國樂團出版之《快雪時晴》DVD專輯中。近年來發表之委約及改編作品,包括:《田庄兄哥的下一站-為嗩吶、管與鋼琴》、《怪談-為國樂團》、《對奕-為九面鑼與柳琴》、《初戀大城小市-為人聲與國樂團》、《布宜諾斯艾利斯之春-為柳琴與國樂團》、《Café 1930-為笙、胡琴、高音阮、大阮的四重奏》。

低音:韓如伶 老師

7EE6757B-1DFF-46F8-BACD-5F21CF4EB713.jpg


        現任臺北市立國樂團革胡演奏團員。曾任職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演奏團員,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多次獲臺灣區音樂比賽優等第一名,輔大協奏曲比賽優勝並演出Tchaikovsky:Pezzo Capriccioso,獲選「巴赫新聲」獨奏家系列音樂會,2016年於「跨越─TCO臺灣巡迴音樂會」演出David Popper:Hungarian Rhapsody OP.68,經常舉辦個人獨奏會及室內樂巡迴演出,曾獲邀遠赴加拿大Montreal International Music Camp、南非、挪威、美國、英國、德國Oberhavel Festival、日本東京「熱狂之日」音樂節等地文化交流演出。

笛子:賴苡鈞 老師

    現於台北市立國樂團擔任笛聲部首席,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演奏組碩士,學笛過程先後師事林美惠、榮皇棋、俞遜發、葉紅旗、吳宗憲、潘柏安、陳中申等老師。

 就學期間參加學校協奏曲徵選比賽,獲得「南藝之星」樂團協奏,並榮獲小巨人絲竹樂團的協奏曲比賽第一名。經常受邀與台北市立國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新竹青少年國樂團、彰化市立國樂團、桃園九歌民族管絃樂團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等等合作,重要協奏曲目有《愁空山》、《蝴蝶夢》、《梆笛協奏曲》、《陝北四章》、《胡旋舞》、《旋舞女》、《陌上花開》、《G》、《庫依的愛情》、《卡門幻想曲》等曲目。

曾受邀至德國現代藝術中心參加藝術節協奏演出,傳統藝術金曲獎頒獎典禮開幕演出,並與台北愛樂室內樂團參加故宮於維也納國立藝術史博物館展覽擔任開幕典禮協奏,也應邀與台北市立國樂團於北京國家大劇院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協奏,並在澳門音樂節改編及演出《卡門幻想曲》。

笙:朱樂寧 老師

​    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員,擔任中音笙,兼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講師。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撰有碩士論文「台灣當代國樂團的發展探討-以小巨人絲竹樂團為例」。

出生於台中市,自幼學習音樂,笙啟蒙於陳加南老師,曾獲林奈靜老師、安敬業老師悉心指導,並向大陸名家翁鎮發老師、李光陸老師請益,獲益良多;在就學期間,積極參與各國樂團展演、策劃活動並協助行政事項,奠定了豐富的演奏經驗與行政基礎;在北市國兼任期間亦受郭秀容老師指導照顧,於2013年進入臺北市立國樂團。

朱氏熱愛舞台、演奏經驗豐富,更以推廣國樂為一生之職志。除了經常獲邀參與國外各藝術節演出外,亦經常舉辦個人獨奏會、聯合音樂會以及固定舉辦師生音樂會。演出型態多元,除了獨奏與協奏外,亦致力於參與重奏以及室內樂形式演出,並試圖與戲劇、舞蹈、多媒體等素材連結,積極開創笙的各類演奏型態。曾首演笙與嗩吶協奏曲《華彩》、笙與古箏二重奏《在山與水之間III》、笙協奏曲《太陽星》。並移植改編ÁstorPantaleónPiazzolla《Oblivion》、《Concerto pour Bandoneon》以及Carlos Gardel《PorunaCabeza》等樂曲。

朱氏演奏風格充滿熱情奔放,對比鮮明,感染力十足,亦不失柔美內斂,細膩婉轉。演奏足跡遍佈台灣各地、義大利、美國、加拿大、荷蘭、法國、英國、德國、港澳、日本、韓國、大陸等地。

bottom of page